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7:59:02 来源:前沿报道网 作者:墨轩
宋朝科举制度的在以后一关是殿试,考生的要接受皇帝的选拔。所以宋朝的进士又称为天子门生,被皇帝钦点到的学生,一夜之间就能飞黄腾达。北宋有个学生比较倒霉,考试落榜气得发了一顿牢骚,竟然被皇帝注意到了。皇帝大笔一挥,给他下了一句评语,前半生都跟仕途无缘了。这个倒霉孩子就是柳永,曾用名柳三变。要是放在今天,柳永名字前面的称号能跟大冰老师比一比了。北宋著名歌手、作词人,知名旅游博主,考编励志达人,北宋第一“网红”。柳永发了什么牢骚?皇帝给他写了什么评语?为何不让柳永当官?北宋第一“网红”柳永填的词要是放在现在,至少也是手握一堆版权的著名唱作人。北宋的专家评价柳永的作品,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。至少也是周杰伦、陈奕迅这种级别的,北宋人民人人都能唱上两句柳永的词。要是在互联网流行的年代,柳永就是短视频千万播放的国民级别网红。可惜他生在了宋朝,当“网红”词人既赚不了钱又没有地位。才华横溢的柳永,也只能屡战屡败、屡败屡战,当一个坚持不懈的“考编人”。51岁才考上进士的柳永,在仕途上着实没有什么成就。但是他对词作的贡献,绝对的不一般,是能写进古代文学史的重要人物。提到北宋的词人,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,婉约派的代表就是柳永。这哥俩的仕途都很坎坷,不过两人的经历是完全不一样的坎坷。苏轼是从高位上一路被贬谪下去的,而且家里人也都有官职。柳永就不一样了,他连当官的大门都没有摸清朝哪儿开。所以柳永才要借个歌女的闺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,怀才不遇让他十分的哀怨。因为作词贴近人民的生活,描绘的也都是底层女子的心声。柳永在民间的声望很高,他的词作在北宋非常流行,基本上人人会唱。虽然朝堂不待见柳永,可是民间对柳永十分推崇。柳永是个非常自傲的人,有才华就有底气,他将自己的称为白衣卿相。白衣就是平民的服装,他没考上进士之前,一直是一个白身,所以用白衣来指代。卿相指的是高端,位列公卿,当朝宰相,是一个学子仕途的最高追求。柳永拿卿相来自比,意思是说自己的词作在民间的声望,比得上朝堂上的高官。他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,柳永的词作在当时就是“票房保障”。因为写的词都很流行,柳永走到哪里都有人主动请客吃饭。那些乐工和歌女,为了让柳永给她们填一首词,不惜花费重金。都说苦难是艺术的摇篮,柳永虽然不缺物质享受,可是心情却十分苦闷。他在科举上屡次失意,词作爆款不断,却没有没入仕机会。这些都成为了柳永写词的素材来源。生活在越繁华的地方,更凸显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辛酸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柳永的词作感情非常真挚,表达上直抒胸臆。婉约派词人并不是婉转,相反柳永的词表达直接,感情热情,有淋漓尽致的感情抒发。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,让柳永的词作可以广泛流传。发牢骚成为了千古绝唱柳永刚出名的时候,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,对自己的学识充满自信。当初柳永第一次上京赶考的时候,曾经豪情万丈地说,自己会被钦点为状元。从他在赶考路上写的一篇《望海潮》,就能看出柳永的抱负。“异日图将好景,归去凤池夸。”这时候柳永满心欢喜,对自己未来充满期望,一点也没有失意之感。据说写得太令人神往了,金国的完颜皇帝都想到杭州看一看了。可是科举考试不是自由作词,生性浪荡不羁的柳永在考试中没有一举得名。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,柳永落榜了,本来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。古代科举考试不仅仅要有才华,还涉及很多场外因素。例如主考官偏好风格,朝廷目前的需求,科举考试是一场有针对性的选拔。因此考了好几届科考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。可是柳永是一个自小被寄予厚望的天才,他自认为自己是状元之才。在赶考的路上,柳永随手写的几首词就能在大街小巷流行。到了科举考场上,柳永却连进榜的资格都没有。这巨大的落差让柳永如何接受?文人干什么都要通过笔杆子,于是他写了一首词。这首名叫《鹤冲天·黄金榜上》词作,柳永一口气挥毫而就,表达了自己对落榜的不满。开篇就是“黄金榜上,偶失龙头望”,柳永认为自己落榜是一场意外。富家公子柳永,用玩世不恭的预气,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。词里写道,当官还不如在温柔乡里风流来得更畅快。“忍把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。”柳永对考取功名是很矛盾的,一方面所有苦读数年的学子都想要登上那张黄金榜。考上进士是他一直以来的人生目标,还是外界评价他的标准。另一方面,柳永的性格比较放荡不羁,不受束缚。别人上京赶考都是苦哈哈的,一边赶路一边看书。柳永倒好,一边旅游一边赶考,还专门绕道繁华的杭州,先进行玩乐再去汴梁。这番牢骚之词很快流行开来,落榜的不止柳永一个,大家都对这首词很有共鸣。柳永也想不到,《鹤冲天·黄金榜》会断送了自己的仕途。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实在是太有名,当时的官员也有不少人是柳永的“迷弟”。有人觉得柳永的才华应该在朝堂上发光发热,不该被埋没在民间。科举考试批改试卷是有皇帝参与的,要是考官觉得学生好,还可以推荐给皇帝。柳永试卷就这么呈给了宋仁宗,请皇帝来评判柳永的才华。北宋第一网红影响力不是盖的,宋仁宗也听过柳永词。尤其是这篇《鹤冲天》,仁宗印象深刻。都参加科举考试追求功名了,还在词作了故作清高,看不上浮名。宋仁宗当即把柳永的名字从名单上去掉了。他还在试卷旁边写了评语,化用的就是柳永的词。“且去浅斟低唱,何要浮名。”柳永你就去写词唱歌吧,别来沾“浮名”了。柳永知道之后,自嘲自己是“奉旨填词”。功名无望,他只能寄情于纸醉金迷,流连在酒坊勾栏。不过堂堂一国皇帝,真的会因为一个年轻人的一句牢骚,就将考生除名吗?皇帝的个人喜好虽然会影响政策,但是宋仁宗也不会因为这种原因就做出决定。柳永出入的都是烟花之地,喜欢寻欢作乐,在生活上不太符合名士的规范。而当时宋仁宗执政,希望任用一些儒雅有德行的名士。整日跟歌女混迹在一起,喜欢作一些轻浮浪荡的艳词的柳永,自然不会被宋仁宗推崇。所以科举选拔的时候,名气很大的柳永落榜也不奇怪。柳永多次参加科举考试,每次都考不中。据说他一开始用的名字是柳三变,这个名字每次都被皇帝划掉。他干脆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柳永,才在51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。信息来源:随“流行歌手”柳永领略北宋时期的繁华杭州2020-09-2310:35:00来源:解放日报柳永:人间再无琢玉郎 2020-06-15来源:绥化日报叶嘉莹:柳永词毁誉再评议2020年09月18日08:50来源:《南国学术》
声明:取材网络,谨慎辨别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相关文章